当前位置 领导讲话 > 领导讲话
 
田中兴:《小水电 大战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水利部水电局  田中兴

(在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上的报告)

2008年10月

我国是小水电的大国,资源蕴藏量居世界首位。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农村水电发展迅速,在解决农村用电、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期,以小水电为主体的农村水电在山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中,农村水电充分发挥分布式能源的优势,在保障电网安全和抗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我国小水电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小水电发展速度慢、规模小,以分散独立供电为主,装机还不到700万千瓦。改革开放后,各级水利部门治水办电相结合建设小水电,国家鼓励地方办电和农民自发兴办小水电。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发展小水电,中央、国务院给个政策,群众、国家都得利。这就是搞活,就是解放思想。”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电气化道路。到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小水电大国。中国通过开发小水电实现农村电气化的做法受到了世界的瞩目,中国开发小水电的技术和经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广,取得巨大成功。改革开放以来小水电的发展历程是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缩影。

(一)改革开放催生和发展了农村水电

我国水力发电是从小水电开始的。上世纪初云南昆明建成的我国首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就是小水电。但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因资金、技术和体制等原因,我国的小水电发展并不快,同时由于电力一直紧缺,国家电网没有能力向农村延伸,以致农村地区有数亿的人口一直处于无电状态。

改革开放后,电力需求增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的恢复和消费能力的上升使电力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凸显。城市和工业生产拉闸限电和广大农村的无电问题严重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当时国家的财力状况和技术水平却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客观现实要求国家必须改变电力发展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电力的发展和普及。

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试点启动。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基层调研中,充分肯定了由基层政府和农民群众创造的“自力更生兴办小水电,解决当地用电问题”的做法,开创了我国通过开发小水电实现农村电气化的道路。国家通过政策支持、财政补助、技术培训等多种途径,开展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试点,鼓励地方政府和当地农民结合兴修水利,自力更生兴办小水电,解决当地用电问题,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电气化道路。

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到2007年底,全国已建成小水电站45000多座,总装机容量近5000万千瓦,年发电量将近1500亿千瓦时,全国水电装机和发电量三分天下有其一。依靠开发小水电,使全国1/2的地域、1/3的县市、3亿多农村人口用上了电。以小水电为主体的农村水电,发展于农村,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肯定,得到了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认可,得到了农村广大群众的大力拥护,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

(二)农村水电面临挑战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农网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曾经极大地促进了小水电发展的“自建、自管、自用”方针和“以电养电”、“小水电要有自己的供电区”等政策面临新的情况。

同时,民营资本迅速进入小水电开发领域,带来了小水电开发的热潮。民营资本的进入促进了水能资源向电力商品的转化,但由于政策滞后和管理职责的不清,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较突出的一是跑马圈河,抢占资源;二是违规建设,危及公共安全;三是偏离支农方向,侵害农民利益;四是影响生态环境。这些使得农村水电政策需要跟进,管理需要加强,为农服务的方向需要坚持,开发资源的同时需要考虑对生态的保护。农村水电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二、小水电发挥了大作用

(一)提高了农村电气化水平

从1983年起,国务院决定启动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七五”至“九五”期间全国建成了653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这些县82%以上位于中西部地区、80%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十五”期间又建成了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平均每县增加水电装机3万千瓦、年发电能力1亿千瓦时。“十一五”期间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正在实施中。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目前全国有1500多个县(市)建有小水电站,其中近600个县以小水电供电为主,200多个县拥有完整的小水电供电网,3000多个乡村有小水电自供区。全国“十五”期间的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人均年用电量和户均年生活用电量分别达到644千瓦时和547千瓦时以上,同“九五”期末相比分别提高了85.6%和72%。

(二)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水能资源是山区重要的优势资源。各地党委、政府把开发当地水能资源,建设农村水电作为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在水能资源丰富的县,农村水电提供的利税在县财政收入中占了很大比重,部分县的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来自农村水电。如湖南的汝城县、桂东县,广东的乳源县、阳山县等。

有农村水电的县大多位于老、少、边、穷地区,基础薄弱。通过农村水电的开发建设,初步治理了数千条中小河流,形成水库库容2581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2500多万亩,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湖南桂东县是一个贫困县,通过开发农村水电,实行股份制办电,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目前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比1999年增长了5倍多。许多办电的乡村,年满60岁的老人都能领到一份“养老补助”,办电收入还为全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其他公益事业提供了资金渠道。

(三)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小水电就地开发、就近成网、连片供电,适宜解决分散、边远、贫困山区的用电问题。不少地方通过发展农村水电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使封闭的山村有了电、供了水、通了路、改了厨,山区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四)保障了应急供电

小水电站能够“黑启动”,“就地开发、就近供电”形成的小水电网大多具备孤网运行能力,在电力主网因灾解列、停运等情况下,小水电能够发挥其分布式供电的优势,迅速恢复供电,保障电网安全,有效降低灾害损失。在今年上半年两次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小水电发挥了大作用。

1、冰雪中小水电撑起一片明亮的天

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1~2月我国南方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中,有200多个县城、2000多个乡镇依靠小水电保障了节日和电力主网恢复重建期间的供电,并为保障京九、鹰厦、渝怀、湘黔等铁路畅通发挥了关键作用。

1)、保铁路畅通。贵州铜仁地区电力主网因灾瘫痪,湘黔、渝怀铁路停运。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由3个小水电站组成的地方小电网紧急“黑启动”,半小时内就恢复了湘黔线大龙段供电,铁路交通恢复正常,还为大龙火电厂启动提供了电源。

2)、保城市稳定。湖南省怀化市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联网通道先后瘫痪的情况下,依靠当地小水电实现了城区和所属五个县城在灾害期间不停电,并在春节前恢复了小水电供电区全部乡镇、80%农村的正常供电。

3)、保农村供电。湖南省郴州永兴县大布江、龙形市、洋塘等13个乡镇,在无任何外来通道提供电力的情况下,依靠小水电,恢复了全部乡镇及附近100多个村的供电。在郴州春节前恢复供电的76个乡镇中,靠小水电就近供电的为51个,靠联网接恢复供电的为25个。

4)、保配网运行。从1月下旬到3月上旬,由于受灾的西电东送主通道受灾失电,与之T接的广西桂北电网孤网运行,但因缺煤出力不足,桂北地区有20多个县都以依托桂北电网稳定周波、依靠小水电供电的方式运行,直到3月上旬电力主网恢复。

5)、保紧急备用。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和双溪口乡是两个山区乡镇,1月30日全部停电。由于电力主网短时难以修复。小岗岭和老佛岩电站接到临时供电通知后,克服困难,冒着风雪,修复了被毁的渠道,接通了临时供电线路,于2月5日开始供电,直至2月21日电力主网恢复。

2、地震后小水电点亮万家灯火

5.12汶川地震后,重灾区电力主网因灾失电,灾区在遭受惨重的人身和财产损失的同时也陷入了黑暗之中。由于崩塌山体阻断了电网输送通道,震后灾区电力恢复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灾区人民通过修复当地的小水电及其配电网,短时间内恢复了不少县城和片区的供电,有力地支援了抗震救灾。

1)、汶川县通过紧急抢修县城附近的下庄水电站(12750kW),电站孤网运行,于5月15日即开始对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医院、通讯等应急供电。

2)、茂县青沙沟电站(800kW)、静州电站(320kW)在武警官兵帮助下得以快速修复,孤网运行,供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自来水公司、医院、通讯等用电。从5月12~6月1日,茂县先后修复12座小水电站,使全县60%的乡镇恢复临时供电。

3)、理县杂谷脑河上的理县水电站、红叶二级水电站受灾后及时抢修很快恢复向县城供电。

4)、彭州市官仓乡依靠小水电保障了附近几个乡的用电。龙门山镇依靠修复的龙槽电站,于5月25日恢复片区生活供电,6月初恢复整个供区供电。

(五)促进了节能减排

小水电单站规模小,库容不大,没有大量的水体集中,对自然环境影响轻微,是世界公认的绿色可再生能源。

小水电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效果明显。2007年我国农村水电发电量近1500亿千瓦时,按2007年全国火电标准煤耗334g/kWh、二氧化硫排放绩效5.7g/kWh、二氧化碳排放绩效1050g/kWh的标准推算,相当于节约了50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6亿吨。

在农村电气化建设中的“以电代柴”,对于改善农民生活,保护森林植被也发挥了很大作用。特别是2003年以来,国家启动的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和扩大试点工程,通过开发山区丰富的小水电资源,为农民提供廉价的电力,从而改变山区农民依靠砍伐树木作为生活用能的传统生活方式,保护了山区植被,巩固了退耕还林,避免了水土流失,恢复了绿水青山。2003-2004年的试点取得圆满成功,试点项目区有20多万农民实现了小水电代燃料,巩固退耕还林面积30万亩,保护森林面积156万亩,效果显著。目前,扩大试点正在顺利实施中。

(六)推动了世界小水电发展

我国开发农村水电,有效地实现贫困地区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62个国家和地区、130多个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组成的国际小水电组织,总部设在中国杭州,是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第一个联合国法律框架下的国际组织。我国小水电今后的发展将对世界小水电的未来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扎实推进农村水电改革发展

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就小水电工作专门批示:“小水电开发应该与农民利益、地方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走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连续几年关于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村水能资源和保护生态开发规划和管理,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投入和信贷支持,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最近,国务院“三定”方案明确了水利部“开展水能资源调查”,“指导农村水能资源开发”,“指导水电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工作”等职责。

农村水电是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大战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水利部党组关于民生水利的要求,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水能资源管理

我国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小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28亿kW,目前开发率为37%。小水电资源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600多个县(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山区,与贫困人口分布和水土流失区域基本一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村水能资源规划和管理,积极推进水能资源有偿使用和市场化配置,实现水能资源有限、有序、有偿开发,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水能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

(二)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通过制订政策和办法,加强规划和管理,规范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引导社会资本按照公平有序、支农保安、环境友好、技术先进的原则开发小水电,加强以安全监管为核心的农村水电行业管理,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三)坚持为农民服务

农村水电是农民的创造,农村水电的发展主要依靠农民,农村水电建设的成果理应属于农民。按照温总理的要求,要以开发当地水能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农民为目标,合理使用财政、税收、电价等调控手段,制订有利于农民受益的法规和政策。积极争取公共财政投入,引导地方增加投入,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农村水电开发建设。最终形成小水电开发与农民增收、地方发展、环境改善、河流治理互相促进的良性开发模式。

(四)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规模

按照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水利部已经组织编制完成《2009-2015年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划》,并即将批复。我们将积极协调抓紧批复规划,尽快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小水电代燃料体制,明确农民使用代燃料电的权利和保护森林植被的义务,建立国家补助、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社会监督的长效机制。

(五)发展分布式能源

支持小水电站就地开发,就近供电,把小水电纳入电网应急保障体系。在电力规划、建设、运行各阶段充分考虑小水电的分布式电源的应急供电优势,充分发挥其保障电网安全和抗灾减灾作用。

(六)推动农村水电技术进步

随着分布式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储能技术、生物能源技术领域的拓展,农村水电即将迎来技术升级的新时代。以高效水轮机、发电机取代老式水轮发电机组,可提高出力10%以上;由于技术进步,十年前建成的水电厂电气二次设备普遍需要升级和换代;无人值守、远动操作的水电站将越来越多;新型的分布式发配电设备、经济高效的储能装置将使更多的配电网具备孤网经济运行能力;农村水电与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形成的绿色电力系统可望成为现实。技术和装备的进步,将使农村水电在为“三农”服务和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国际小水电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