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领导讲话 > 领导讲话
 
陈雷部长在水利部抗震救灾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在水利部抗震救灾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08年7月17日)

同志们:

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奏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有力指挥下,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有效地防范了次生灾害。震损水库、水电站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堰塞湖排险避险无一人伤亡,成功地解决了灾区群众的饮水困难。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谱写了水利抗灾史上的新篇章。


6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经济形势,提出了做好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筹办北京奥运会等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等工作作了具体部署。6月30日,党中央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今天,我们召开水利部抗震救灾干部大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部署,总结前一阶段水利抗震救灾工作,表彰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动员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夺取水利抗震救灾和防汛抗洪斗争的最后胜利,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向参加水利抗震救灾工作的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对水利抗震救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中央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水利抗震救灾面临严峻挑战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在这次特大地震灾害中,水利工程遭受严重破坏,大量水库、水电站、堤防严重损毁,山体滑坡阻塞江河形成了大量堰塞湖,供水系统大面积瘫痪,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贵州、湖北、湖南等8个省、直辖市,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

(一)水库水电站震损严重。地震共造成全国2473座水库出险,其中有溃坝险情的69座、高危险情的331座、次高危险情的2073座。四川省有1803座水库出险,占全国出险水库的73%,占全省水库总数的27%。全国有822座水电站因地震受损,总装机容量691万千瓦,其中四川省有481座水电站受损,装机容量555万千瓦;岷江干支流上的映秀湾等9座水电站一度出现高危险情。

(二)地震形成大量堰塞湖。灾区重要江河的主要支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堰塞湖35处,其中四川省34处,甘肃省1处。四川省堰塞湖分布在5个市(州)9个县(市),其中极高危险级1处(唐家山堰塞湖)、高危险级5处、中危险级13处、低危险级15处,受威胁总人口超过200万人。

(三)江河堤防不同程度破坏。全国共有899段、1057公里堤防因地震发生损毁,涉及保护区人口512.27万人。四川震损堤段500段、长722.6公里,占全省堤防总长度的14.5%,涉及保护区人口421.6万人。

(四)城乡供水设施大量损毁。全国因地震损毁农村供水工程7.24万处,损毁供水管道4万公里,影响人口955.6万人,其中四川乡村供水设施损毁3.4万处,管道损毁2.93万公里,影响人口575.18万人。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的水利工程震损数量之多、程度之重,堰塞湖分布之广、险情之大,抢险救灾时间之紧、难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地震发生时,灾区已进入汛期,陆续出现较强降雨过程,震损水库、水电站和堰塞湖发生溃决的风险很大。同时,重灾区多为高山峡谷地带,地质环境复杂,气象条件恶劣,滑坡、崩塌、泥石流频发,加上交通、电力、通信一度完全中断,各种灾情、险情一时难以摸清,抢险队伍和物资装备无法进场,进一步增加了抢险救灾的难度。水利抗震救灾形势非常严峻,任务异常艰巨,责任十分重大。

二、举全行业之力抗震救灾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做出决策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地震发生后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连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亲赴四川、陕西、甘肃等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高度重视防范次生灾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对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和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工作原则和目标要求,在关键阶段、危难时刻三上唐家山堰塞湖亲自指挥排险避险。李克强副总理多次听取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汇报,亲自协调解决有关难题。回良玉副总理坐镇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指导水利抗震救灾工作。马凯国务委员对做好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水利部党组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投入水利抗震救灾斗争。

(一)快速反应,紧急部署。地震发生后1小时,我从国外和在家主持工作的鄂竟平副部长通了电话,他立即召开会议部署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并于当晚两次召开紧急会商会议。水利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四川成立前方领导小组,建立与四川省水利厅“联合办公、集体会商、共同决策、地方落实”的工作机制。向四川派出6个工作组,分片负责成都、绵阳、阿坝、遂宁、广元、德阳等6个受灾较重的市州,同时派出水文、供水、水电3个专业组和设计指导组。成立了水利部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加强水利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内部审计、控制和督察。实行流域管理机构包片对口支援,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四川、重庆、湖北、湖南,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甘肃、陕西,珠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云南、贵州,打破流域界限,帮助灾区开展水利抗震救灾工作。部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坚决贯彻部党组的部署,迅速行动,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投入水利抗震救灾工作。

(二)加强领导,靠前指挥。各级水利部门领导奔赴一线,靠前指挥。我在四川水利抗震救灾一线,与同志们并肩战斗28天。鄂竟平副部长在后方主持工作,与其他几位部领导密切配合,为前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矫勇副部长、刘宁总工程师率工作组于地震当晚抵达紫坪铺水库组织应急抢险工作,坚守水利抗震救灾一线34天。张印忠组长、周英副部长、胡四一副部长分别带队赶赴四川、甘肃、陕西等灾区现场指导工作。蔡其华、李国英、岳中明等流域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队赶赴灾区,动员全委力量投入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前方各工作组组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亲自参与踏勘,研究排险方案和避险工作。

水利部老领导纷纷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关切之情,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老部长汪恕诚深入灾区进行指导,为科学排除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性意见;敬正书同志亲赴灾区看望慰问水利干部职工并满怀深情地亲自撰写了两篇反映水利抗震救灾工作的文章。杨振怀、钮茂生、翟浩辉、索丽生、张春园、朱登铨、李昌凡等老领导心系灾区,密切关注水利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张基尧主任情系水利,多次致电慰问并派人专程赶赴四川灾区慰问一线水利干部职工。

(三)广泛动员,全力支援。紧急抽调水利专家、勘测设计和工程抢险人员共计1780人,组成80个工作组、46支应急抢险抢修队、91个设计组;调集3881台(套)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深孔钻、柴油发电机组等大型施工机械和应急设备;紧急调拨100艘冲锋舟、50只橡皮船、3万多件救生衣、1万多个钢丝网兜等防汛物资。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管理机构和上海、重庆、辽宁、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河南、江苏、北京、大连、武汉等地水利部门,迅速派出专家组、抢险抢修队、水文水质监测队,黑龙江、安徽、广西等省区水利厅和松辽委、太湖局、南科院、小浪底建管局等单位纷纷请战。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全系统向灾区捐款1.3亿元,交纳特殊党费、团费7786.68万元,捐赠各类生活用品以及机械设备约合2568.44万元。94岁高龄的老部长屈健同志正在住院治疗,得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立即向灾区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1万元;老部长王继兴同志为灾区捐款1.2万元;老司长李济生和董哲仁同志分别捐款1万元;老党员石象高、苏静珍夫妇把省吃俭用积攒下的1万元退休费捐给了灾区。

(四)并肩战斗,携手抗灾。灾区各级水利部门及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毅然投入到水利抗震救灾工作中。北川县水务农机局局长邓跃明同志强忍妻子遇难的悲痛带领水利职工抗震救灾,绵阳市水文局唐训海同志驻守唐家山堰塞湖11天,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水文监测。派往一线的同志,会同当地水利部门,克服交通中断、余震不断、滑坡频繁、通信不畅等困难,全力排查险情,摸清情况,评估研判,制定方案,除险消险。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和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杨启贵同志在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施工现场连续奋战了12个日夜;建管司司长孙继昌同志两次受伤不下火线;国家防办副主任李坤刚同志带领工作组探查堰塞湖被困深山4天4夜;长委年逾七旬的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徐麟祥和蒋乃明同志,水规总院退休老专家马毓淦同志,不顾年高体弱、疾病缠身,坚守一线一个多月。在后方工作的同志,加班加点,加强值守,加密会商,准确测报,科学调度,竭尽全力提供全方位服务和保障,有的带病坚持工作,有的顾不上亲人病重、孩子高考,有的连续工作晕倒在计算机前。

(五)依靠科学,加强指导。把确保堰塞湖、水库、水电站、河道堤防安全和灾区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防范次生灾害的重中之重,沉着应对,冷静分析,科学指导,勇于负责。坚持滚动会商制度,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先后召开50多次成员单位会议,发出70多份紧急通知,前方领导小组召开各种会商会90多次,及时收集研判信息,制定应急措施。充分发挥水工、水文、地质等领域的专家作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水顾问集团等单位派出技术骨干组成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现场专家组,中国水科院、水规总院等科研设计单位就重大技术问题展开研究和咨询。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开展险情核查、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抢险排险,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遥测、远程宽带视频等一大批高科技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按照安全、科学、快速的原则,对堰塞湖和震损水库、水电站、堤防进行险情分类和危险程度分级,逐处逐库逐站逐段制定排险避险方案,及时进行应急处置,会同地方政府落实了排险避险和供水保障责任体系。

(六)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建立上下贯通、军地协调、部门联动、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重要作用。解放军总参谋部调集大批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全力参与工程抢险,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的攻坚任务,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武警水电部队承担了21处堰塞湖的工程排险任务,在唐家山堰塞湖工程除险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都军区空军开辟空中通道,进行超常规空中运输。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和成都军区某陆航团超强度飞行,为堰塞湖和水库、水电站排险提供了坚强保障。成都军区某集团军高炮旅和武警水电部队1200多名官兵,徒步夜行7小时,将7吨炸药、270支雷管安全背上唐家山堰塞湖坝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紧急拨付、下达24.22亿元资金支援水利抗震救灾,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并派专家积极参与,电监会积极协调督促电力企业排查、处置水电站险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农业部在供水保障、水质监测、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与我部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及时提供了40余部卫星电话,外交部、公安部、总参、中国民航局等部门以最快速度办理俄罗斯米-26大型直升机入境手续,中科院、科技部及时在唐家山堰体上安装远程宽带视频监视系统。中央新闻媒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报道,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及时对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三、应急除险排险取得显著成效

(一)两千多座震损水库无一垮坝。从全国水利系统紧急抽调140余位专家,组成10多个工作组,会同地方水利部门,在最短时间内摸清了震损水库出险情况。针对不同险情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抢护措施,特别是对所有高危以上险情水库,全部降低水位或腾空库容。组织全行业甲级勘测设计单位200多名骨干力量,组成18个设计工作组和1个设计指导组,开展水库抢险设计工作。调集1200多名水利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自带施工设备组成机动抢险队伍,实施水库应急抢险。协助地方政府逐库落实震损水库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制定下游群众转移避险预案,落实预测预报预警措施,做好安全度汛工作。经过艰苦奋战,全国2473座震损水库已全部降低水位运行,应急除险工作进展顺利,四川省1803座水库应急处置工作全部完成,所有高危以上险情水库都制定了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专人监测巡查。

在特大地震中,距汶川震中仅17公里的紫坪铺水库大坝局部受损,泄洪设施一度不能开启,4台发电机组全部停机。紫坪铺水库蓄水3亿多立方米,直接危及成都市1100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部专家组认真查勘大坝受损情况,科学制定抢险保坝方案,组织人员迅速检修并开启2号泄洪闸和冲沙闸。经过全力抢修,5月18日晚实现机组上网发电,5月20日1号泄洪闸成功开闸放水,水库恢复正常运行。在紫坪铺大坝抢险的同时,调集防汛冲锋舟45艘,于14日清晨开辟了从库区到映秀镇的水上生命通道,累计运送抢险人员2万多人。

(二)八百余座水电站成功排险。紧急派遣水电工作组,会同电监会等有关单位对岷江、嘉陵江、沱江上中游重灾区重要水电站险情进行实地排查,指导地方政府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和高危区群众转移避险方案,安排专人进行巡查,督促地方政府公告出险水电站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名单,落实预报预警措施。同时,要求流域机构分省包干,指导、协助地方排查、评估和处置水电站险情。

及时对紫坪铺水库上游15座可能构成威胁的水电站逐一进行核查,对其中9座出险水电站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处置意见,指导督促排险。针对映秀湾、太平驿等水电站出现漫坝或漫闸的严峻险情,与电监会、武警水电部队和国家电网公司、华能集团等业主单位共同努力,通过空运柴油发电机成功开启了太平驿水电站泄洪闸,手动提起映秀湾泄洪闸,使9座出险水电站先后排除险情。截至6月10日,全国822座震损水电站已全部排除险情。

(三)上千公里震损堤防无一决口。针对出险堤防量大面广的特点,迅速组织拉网式排查,每天滚动上报堤防险情。协助四川省对北川以外的495处震损堤防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监测责任人进行公告,对重大和较大险情堤段逐项落实应急处理措施。甘肃、陕西等省也对震损堤防及时进行了应急处理,制定了度汛和人员转移预案,落实了监测预警措施。目前全国震损堤防已基本完成应急处置。

四、堰塞湖排险避险取得重大胜利

(一)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创造奇迹。唐家山堰塞湖是威胁最为严重、排险最为艰难、国内外最为关注的一处堰塞湖。滑坡体横河方向长612米,顺河方向长803米,坝高82~124米,体积2037万立方米,上游集雨面积3550平方公里,最大可蓄水量3.16亿立方米,下游有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有运输大动脉宝成铁路,有能源大通道兰成渝成品油输油管道,130多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唐家山堰塞湖处置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示:唐家山堰塞湖除险避险工作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加强巡视,做好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下不出大的问题。在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的关键阶段、危难时刻,温家宝总理三次亲临唐家山堰塞湖现场,对排险避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安全、科学、快速”的指导方针和“主动、及早,排险避险相结合”的处置原则,要求确保群众无一人伤亡。

水利部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实行主动处理,及早处理,科学处理。矫勇副部长、蔡其华主任和刘宁总工程师组织水利专家在余震不断、滚石横飞、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对唐家山堰塞湖进行全面查勘。在多次会商、严密分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判定了堰体溯源冲刷的可行性,制定了利用堰体天然垭口开挖泄流渠的工程排险方案。同时,指导协助地方政府制定了人员转移避险方案,实行黄、橙、红三级预警机制,绵阳和遂宁两市及时将受1/3溃坝风险威胁的27.76万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800多名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冒着强烈余震、山体滑坡、突降暴雨、堰体渗流、堰塞湖随时可能溃决的危险,克服工期紧、任务重、强度高、难度大、作业面狭小、施工期天气不利等重重困难,经过7天6夜艰苦奋战,开挖了一条长475米、上游段深12米、下游段深13米的泄流渠,完成土石方13.55万立方米,提前超额完成了高方案施工任务。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和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险条件下,高强度连续飞行741架次,运送炸药、给养、通信装备等各类物资179.9吨,运送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3142人次;米-26飞机连续作业92架次,运送大型施工机械、设备、集装箱和油料92台套,为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排险奠定了基础。

6月7日晨,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渠开始泄水。10日11时30分出现了6500立方米每秒的最大下泄流量。11日14时,堰塞湖坝前水位降至714.13米,水位下降28.97米;相应蓄水量从最高水位时的2.466亿立方米降至0.861亿立方米,减少1.6亿立方米。泄流过程中,下游群众无一人伤亡,重要基础设施没有造成损失。经过水流的冲刷,泄流渠已形成长800米、上宽145~235米、底宽80~100米、进口端底部高程710米、出口端底部高程约690米的峡谷型河道。经专家评估,剩余堰体总体稳定,新形成的河道具有通过20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消除了唐家山堰塞湖的特大威胁。6月11日,临时转移的20多万群众安全返回家园。

唐家山堰塞湖成功处置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和回良玉副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发来贺电,称赞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

(二)其他堰塞湖排险取得重大进展。按照安全、科学、快速的原则,统筹部署、同步推进其他堰塞湖的排险避险工作。从全国水利系统紧急抽调200多位专家组成9个工作组,深入四川省6个重灾市州,会同地方水利部门,冒险徒步、空降或乘直升机查勘,同时充分利用卫星图片、航拍、遥感等各种先进技术,及时掌握堰塞湖的基本情况。迅速组织专家对堰塞湖逐处进行研判和风险评估,按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进行分类处置。对危险度高、危害性大的堰塞湖进行专家会诊,逐一研究制定应急抢险方案。派出10个水文监测专家组,配合地方和部队建立堰塞湖监测点,对高危以上风险堰塞湖实行24小时值守,配备卫星电话等可靠的通信工具,建立预警机制。在人工监测的同时,还利用中科院提供的远程宽带实时摄录像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充分发挥直属单位水利机动抢险队的作用,积极协调武警水电部队、二炮部队和成都军区,全面开展堰塞湖应急排险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在每处堰塞湖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建立了设计、施工、水文监测、气象预报、群众转移、后勤保障协调机制,落实了行政责任、工程排险责任、转移避险责任和监测预警责任,并在媒体上公布责任人名单。指导地方政府,根据水利专家提出的堰塞湖溃坝风险评估及洪水演算成果,确定洪水淹没范围,制订应急转移预案。

为加快推动堰塞湖处置工作,5月29日,我部会同四川省人民政府召开四川省堰塞湖排险工作紧急会议,请有关市、县主要负责同志和设计、施工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对需要应急处置的27处堰塞湖下达了排险任务,逐处明确了设计、施工单位进场时间,要求在6月10日前完成任务。6月12日,我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再次召开有关市、县主要负责同志和设计、施工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堰塞湖排险工作会议,对堰塞湖工程排险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甘肃省1处堰塞湖已于6月7日排除险情,四川省34处堰塞湖中,31处已排除险情,2处通过工程措施将险情降为低危,1处正在进行工程排险。

五、应急供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面对灾区群众的饮水困难,我们迅速采取有力措施,以最快速度恢复灾区供水。抽调了35批共2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赶赴一线,会同地方组织了18个工作组,深入21个重灾市县开展实地调查、核查灾情。及时制定了《抗震救灾应急供水保障工作方案》,派出4个技术指导组以分片包干形式对重灾区进行指导,建立供水保障工作责任人制度。紧急组织上海、重庆、武汉、大连、北京等地水利部门对口支援重灾市县, 组建21个供水抢修队深入一线开展管网检漏、抢修安装工作,购置120台送水车为120个重灾乡镇送水,组织国内外企业捐赠了价值1700多万元的供水设备。在21个重灾县建了40多个供水示范点,在帐篷临时安置点和板房过渡安置区修建配套供水设施,目前已建成的安置点和安置区均实现了应急供水,大部分实现了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分质供水。

为保证灾区供水水质,紧急抽调长委、黄委、海委、淮委34名技术人员和10辆监测车、40件快速检测设备支援灾区水质监测。与四川省有关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统一汇总、沟通协商的工作机制,实行水质监测信息每日通报制度。积极协调建设、卫生、环保、农业等部门,划定了250个水质监测点和监测断面,基本实现了对城乡供水水源地、灾民安置供水点、重要江河控制断面水质监测的全覆盖,加密监测频次,监测城乡饮用水水源地1799个点次,为保障水质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过努力,全国累计抢修恢复原有水厂和修建临时供水工程6726处,累计抢修恢复原有供水管道、铺设临时供水管道36712.3公里,基本解决了地震灾区955.6万人的供水问题。同时,指导四川省紧急修复震损灌溉工程,5月31日全省灌溉设施已全面恢复通水,有力地支持了灾区的生产自救。

六、水利干部队伍经受了重大考验

艰苦卓绝的水利抗震救灾斗争,是对各级水利部门、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和作风的全面检验,是对水利行业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全面检验。水利人接受了风雨的洗礼,经受了重大的考验,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在水利抗震救灾斗争中,各级水利部门快速反应,果断决策,科学指导,充分展示了强有力的应急处理能力。地震发生后,水利部迅速建立统筹协调、组织有序、高效运转的应急指挥体系,形成了上下、前后、内外、军地协同的工作机制,展开了一场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灾区各级水利部门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奋起自救。全国各级水利部门想灾区之所想,急灾区之所急,解灾区之所难,主动请战,全力支援。各级水利部门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展现了强有力的应急指挥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科学调度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

在水利抗震救灾斗争中,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充分体现了模范带头作用。地震发生后,水利部迅速调整领导力量,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依靠科学,敢于负责,全力投入水利抗震救灾,有的奔赴一线现场指挥,有的坚守后方全力保障。部机关、直属单位和地方水利部门70多名司局级干部战斗在灾区一线。灾区水利部门领导干部迎难而上,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各级领导干部在水利抗震救灾中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在水利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职工舍生忘死,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充分展现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彰显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广大水利干部职工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广大共产党员与灾区人民并肩战斗,携手抗灾。奋战在一线的“临时党支部”“党员突击队”“党员抢险队”“党员抢修队”,形成了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政治觉悟,克难奋进、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广大水利干部职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

水利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刘宁同志被中组部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当即将获得的1万元奖金交纳了“特殊党费”,辽宁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党委被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3个集体、5位同志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水利系统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水利系统抗震救灾英雄”称号;2个前线临时党支部、2名共产党员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8个水利抗震救灾工作组(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称号;4家单位、10位同志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实践充分证明,水利干部职工队伍是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是一支敢于负责、能打硬仗、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有了这支队伍,我们就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七、水利抗震救灾工作的主要体会

水利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历尽艰辛,来之不易,我们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水利抗震救灾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胜利:

一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党中央、国务院把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水利抗震救灾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三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二是得益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有力指挥。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先后主持召开23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对水利抗震救灾作出重要安排,并及时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水利组。回良玉副总理亲自坐镇四川前方指挥部,深入一线进行现场指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并审定了唐家山堰塞湖排险避险方案。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果断决策和直接指挥,保证了水利抗震救灾斗争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三是得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团结各方渡难关。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水利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不讲条件,不求回报,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地,从领导到群众,从物质到精神,汇成了水利抗震救灾的滚滚洪流。

四是得益于各级水利部门和水利专家的科学指导。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坚持尊重科学,依靠科学,运用科学,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建立专家会商制度,实行全程跟踪督导,主动防治地震次生灾害,攻克了重重难关,化解了种种风险,确保了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

五是得益于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的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坚决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出色完成了大量急难险重的攻坚任务。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葛振峰,武警部队副司令员息中朝,武警水电指挥部主任李光强、政委贾方亮,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范晓光,成都军区空军参谋长战厚顺等将军坐镇一线,靠前指挥,果断决策,冲锋在前,广大官兵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过得硬,干得好,用血汗和忠诚铸就了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钢铁长城。

六是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在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在第一时间带领灾区干部群众奋力开展抗震救灾,及时组织力量开展水利工程和堰塞湖查险排险避险,提供应急供水保障,特别是在群众转移避险中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安全转移和妥善安置。

七是得益于各有关部门的精诚合作。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水利组的统筹协调下,各成员单位、各有关部门以灾区人民的需要为第一需要,打破部门界限,动员各自力量,积极支持水利抗震救灾斗争。总参作战部建立了快速便捷联络通道,随时根据水利抗震救灾的需要调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参加抢险。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力配合,建立了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了水利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

八是得益于国际社会的无私援助。俄罗斯以最快的速度派出米-26直升机,无偿援助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机组人员被誉为“中俄友谊神鹰,空中救援英雄”,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乌拉圭、匈牙利政府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德国内政部技术应急救援组织、加拿大DMGF基金会等企业和组织捐赠了大量净水设备和消毒药剂。瑞士联邦环境署以及世界水理事会、联合国秘书长水与卫生顾问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纷纷表示慰问支持,充分体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八、继续做好水利抗震救灾工作

经过前一阶段艰苦卓绝的努力,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一是根据气象预报,今年主汛期震区降雨比常年明显偏多,可能发生大洪水。二是震损水库、水电站、堤防的防洪能力普遍降低,还有部分震损水库、堤防尚未得到有效处理,已经完成应急除险的工程一时也难以恢复原有防洪能力。三是由于降雨、余震等还可能产生新的堰塞湖,原有已完成排险施工但尚未完全消除险情的堰塞湖仍然威胁下游群众生命安全,已经消除险情的堰塞湖尚未经过大洪水考验。四是受地震影响,山体松动,岩石破碎,植被破坏,一旦遇到强降雨,发生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增大,对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五是供水保障体系较为薄弱。灾区供水保障率和安全程度还不高,随着临时安置点变化和板房安置点建设,供水设施配套的任务十分繁重。六是灾区基层水利保障体系亟待恢复。灾区水利职工伤亡较大,水文监测等设施损毁严重,基础资料大量丢失,对工程排险、应急度汛和灾后重建带来一定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搞好灾后重建,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做好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夺取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最后胜利。

(一)认真落实各项安全度汛措施。要密切监视天气和汛情变化,落实可靠的预警方式和人员,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尚未完成工程除险任务的堰塞湖,要加快工程除险进度;对已完成工程措施但尚未完全消除风险的堰塞湖,要进一步采取工程措施,尽早根除险情和隐患;对震损水库、水电站、堤防要尽快处理,避免因暴雨洪水造成人员伤亡和损失。要制定人员安全转移方案尤其是水库和堰塞湖下游受威胁人员转移预案,加强预案演练,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防汛队伍、抢险物料、抢险预案等落实到位。

(二)确保灾区群众喝上干净水。进一步加大供水保障力度,协助地方积极抢修受损水厂、供水管道等供水设施,提高灾区供水保证率。根据灾区农村居民临时安置规划,认真搞好新建居民安置点配套供水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返乡群众、偏远山寨的饮水问题,重点指导和帮助群众搞好消毒工作。密切监测灾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防止汛期出现面源污染或因消毒、防疫导致的污染,确保灾区群众饮水安全。

(三)全力开展震损水利设施灾后重建。按照国务院对灾后重建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制定水利灾后重建规划。重点做好水库、水电站、堤防工程、乡村供水设施、水文设施、灌排设施、农村水电设施、水土保持设施等10类水利设施的应急修复及灾后重建。积极与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沟通,将国家对灾后重建的各方面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四)认真总结水利抗震救灾工作。要及时、全面、准确、系统地收集整理抗震救灾各项资料,深入开展技术总结。组织力量对水库、水电站、堤防等水利工程的震损机理、出险特点和分布规律等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研究,及时修订和完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规程规范,提高水利工程抗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要认真总结堰塞湖应急处置的经验,为今后处理堰塞湖提供借鉴。要总结水利抗震救灾的成功做法,完善水利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水利防灾减灾能力。

九、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水利工作任务

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进入关键时期,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全国已经进入主汛期,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完成今年的各项水利工作目标,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坚持一手抓水利抗震救灾,一手抓各项水利工作,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推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洪工作。当前正处于“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防汛形势非常严峻,我们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把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放在第一位,超前部署,狠抓落实,科学调度,严密防控,切实加强各项防汛工作。一是在抓好全国大江大河防汛工作的同时,突出抓好海河、黄河、松辽等北方河流防汛工作,进一步落实责任、人员、资金、物资、预案和措施,确保奥运安全。二是督促各地切实加强水库、水电站的安全管理,强化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防御工作,加强山洪灾害的预警和防范,及时转移危险地带群众,减少人员伤亡。四是强化台风防御和城市防洪工作,防范因台风登陆造成的次生灾害,加强城市灾害性信息的预报、发布和预警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努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二)切实抓好民生水利工作。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统筹技术力量,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加强项目组织管理,抓紧开工建设,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年内解决32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做好中部地区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作,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农村水能资源管理和农村水电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三)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要加快淮河治理步伐,力争年底全面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在总体评估的基础上,尽早启动行蓄洪区调整和改造、淮河下游主要行洪通道堤防达标及河道治理、重点平原洼地排涝等新3项工程建设。加强其他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治理,加快长江荆江河段河势控制应急工程建设。搞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洞庭湖综合治理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实施。加快实施石羊河、塔里木河流域重点治理,促进生态改善。

(四)进一步强化水利管理。国务院已经批准了《水利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与1998年“三定”规定相比,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地下水监测管理、水资源保护等10方面的职能进一步得到加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抓紧研究制定机关各司局的“三定”规定,切实履行好职责,进一步提高水利管理水平。要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抓好重要水域的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和地下水保护行动。要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做好应急补水,确保重点地区的用水安全。要加快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抓紧全国和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审查报批,全面启动中小河流规划编制工作。要加强流域综合管理,完善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要落实河道分级管理责任,划定水域岸线控制利用分区,加强河湖管理。要加强水利法制建设,尽快出台抗旱条例、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强化水行政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切实做好长江干流河道采砂“严打年”等综合执法行动。

(五)继续深化水利改革。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证明,要从根本上解决水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水利改革。要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努力扩大公共财政水利投资规模,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筹集水利建设资金,保持水利投资稳定增长。要继续加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狠抓“两定”工作和“两项经费”落实,力争年内基本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任务。要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推行终端水价制度,规范末级渠系水价。要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建设主体和管护责任,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提高服务保障能力。要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和重点水利项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我们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广泛宣传水利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为水利发展与改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抓住即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强水利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要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与开展全民节约活动结合起来,大力精简和压缩会议,从严控制出差,减少公务接待,严格控制车辆购置,严格控制出国,节约日常开支,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要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与迎接奥运、支持奥运、奉献奥运结合起来,为我国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要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结合起来,引导各级水利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要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同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结合起来,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水利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同志们!多难兴邦。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每一次都能以我们民族特有的毅力和勇气,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愈挫愈勇,愈折愈强。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坚定信心,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奋勇拼搏,努力夺取水利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着力做好防汛抗洪工作,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国际小水电中心